Category: 玩物

NUC迷你主机

NUC全称“Next Unit of Computing”,是英特尔为一些特定使用环境设计的迷你电脑主机,产品体积小巧,性能强大,功耗超低,尤其在一些特殊场景部署NUC+大屏幕非常给力。不过大多电脑用户并不太熟悉这种产品。

英特尔NUC如何做到小巧机身同时兼顾兼容性?高集成主板设计,NUC由英特尔团队操刀设计,官方品质更放心。英特尔NUC迷你主机分为迷你PC、电脑套件、主板等不同形态(视具体型号而定),拥有极高的兼容性,迷你PC开机即可使用;电脑套件仅需安装内存、硬盘、操作系统即可使用(视具体型号而定);主板多应用于广告机等特殊用途。英特尔NUC迷你主机产品形态众多,加上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家用办公、游戏娱乐、内容创作、深度学习等不同使用场景。

英特尔NUC如何解决散热问题?小体积电脑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散热成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英特尔NUC通过合理风道设计以及模块化设计来解决小体积电脑存在的散热问题,以猎豹峡谷为例,机身左右两侧设有大面积进风口,与机身后侧出风口组成合理风道,配合机身内部导热铜管以及散热鳍片将机身内部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机箱。

英特尔NUC如何解决售后问题?绝大多数传统DIY电脑售后过程都比较繁琐,用户需要有一定的电脑硬件基础才可以排查出问题。英特尔为NUC提供三年质保服务,解决用户后顾之忧。

NUC产品有什么特别优势?

一、体积优势

NUC体积很小,除了高端显卡版本,大部分核显版本只有11X11X5cm,在教室、会议室,家庭客厅都可以部署,甚至可以直接挂在支持VESA标准的电视、显示器后方,极大提高场景的简洁度。有人说NUC方便携带,但其配置的19v电源规格并不小,携带并不是太大优势(还差个显示器),未来电源头小型化或者雷电接口直接供电应该会是趋势。

二、超低低功耗

在办公环境下,如果人数众多,超低功耗迷你主机不但可以简化办公环境,还可以大大降低电脑的用电量,节能环保,尤其对于比较贵的商业用电,成规模公司,可以省下很大的一笔电费开销。

三、高规格接口

作为特制电脑产品,NUC接口直接支持当前所能支持最新的接口,比如雷电3、4,HDMI2.1,DP1.4A,这些接口都是传输带宽比较大的,可以支持超4K,比如5K显示,8K显示器,这对于一些高规格的教育、商用演示有着很好的支持。雷电接口还可以支持接扩展坞和菊花链,目前这只在高端主板或者苹果电脑上才会有。此外,部分产品还支持手机的无线充电。这些高端接口是目前同价位任何迷你主机都不具备的。

四、性价比过得去

NUC价格不高,产品没包含内存条(笔记本版)和固态硬盘(M2),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购买加入,最新一代用户直接装上黑苹果,加上雷电接口可以支持超过4K高分辨率,能够当作imac来用,加上有三年产品质保,这是很多玩家认为是高性价比的理由。

根据英特尔官方网站的使用场景描述,目前NUC有几个不同的领域版本:工业版、教育版、广告版、家庭版、商务版。

NUC比较适合哪些用户?根据NUC的产品力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场景的用户可以考虑:

企业办公场景:NUC初级版本+2K显示器可以应付绝大多数办公需求,大幅度降低部署成本,长期使用上,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体的电费成本,相比于笔记本要更加耐用和方便维护,对于人数越多的公司,成本批量化下降有很大帮助。

教育和商用演示场景:NUC最新一代直接支持最高8K演示,虽然一部分电视盒也能达到,但是电视盒更加适合在家用环境,对于教育和商用环境,还有很多额外的演示材料,包括会议,NUC直接是WIN10系统,灵活度高很多。

简洁家用办公场景:很多用户在追求ITX电脑组装,实际上NUC的体积比大部分ITX还要小,而且可以直接挂在显示器后面,或者直接放在显示器底座上,还支持手机无线充电,可以大量减少线缆,提高桌面的整洁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广告演示环境:一些高端的广告需要很多个平面进行演示,而NUC差不多有4个显示器可以输出,如果算上雷电的菊花链,可最大扩展到8个显示屏,这对于一些高清广告牌演示而言,成本可控。

苹果电脑用户:苹果操作系统上有两个性能超级强大的软件,视频编辑软件Final Cut Pro和音乐制作软件Logic Pro,对于一些喜欢尝鲜的用户而言,一台可以完美支持MacOS的小型电脑就非常合适。

除了以上的使用场景之外,还有一些工业场景也可以。

NUC产品有什么弊端?

一是产品升级与性能拓展。

NUC集成度更高,虽然故障率较普通台式电脑更低一点,维护升级却没那么方便——比如说CPU,自己没办法随意升级;普通台式电脑如果硬盘空间不够用了,可以另外新增硬盘,而NUC并无新增的空间,只能替换更大容量的硬盘了。当然现在的解决方案很多,我们可以直接上一块大容量硬盘,也可选择挂个人云盘,这一点无需太过担心。

二是显卡性能方面。

迷你电脑主机在显卡方面有较大缺点,大部分迷你电脑主机都是采用集成显卡,这就导致当时用迷你电脑主机玩大型网游时会有点吃力。

三是产品售后方面。

迷你主机产品售后通常需要用户返厂维修,很多电脑维修店不能提供迷你主机维修和技术服务,迷你主机售后滞后于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积累提高需要更多时间。

什么是CPU散热器

一般而言,散热器是针对CPU,当然也有为GPU/内存定制的散热器材,我们这里说到最多的基本就是针对CPU散热。

CPU散热分为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风冷散热器为塔式风冷散热(单塔四热管、六热管),水冷散热有一体式水冷散热(240水冷、360水冷)以及分体式水冷散热(需要技术处理,耗费较大,小白可不考虑)。

不管风冷散热器,还是水冷散热器,都有好有坏,不一定谁规格高,散热效率就一定比规格看起来低一级的强;顶级风冷基本是目前好水冷的240水级别,所以想要散热效率强还是得上高端冷排(现在主流的冷排基本不漏水);一般散热器都会标注“能解XX瓦功耗”,这个数值不代表每颗U都能压到这个数值的功耗。

特别要注意的还有兼容性方面,主要是与其他硬件兼容程度,以及主板兼容性,零售散热器会标明适合哪些平台。

入门级只需要注意扣具平台兼容,内存限高以及散热器尺寸和机箱兼容性(机箱一般会标注风冷散热器限高多少),如果是大型双塔式风冷,则需要考虑风道方面问题。

散热器也有所谓“体质”之分,这也是散热器测试会出现异同的主要原因(有些是变量没控制好)。

硅脂是涂在散热器底部的一种特殊介质。白送的不知名硅脂和市面上比较好的硅脂,可以让CPU跑出十来度的温差,对于功耗、积热略严重的处理器来说,硅脂这方面还是尽量弄一个好点的。

组装电脑如何挑选内存与通道

很多朋友购买电脑时,对于内存问题比较纠结,比如主板有两条内存插槽,选择单条16G还是双条8G内存?大容量和双通道究竟哪个更好?我们将内存具体原理总结如下:

一是何为内存。内存是处于“硬盘”与“CPU”之间的“缓冲区”。电脑运行程序时,硬盘首先传输运算数据至内存,CPU再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

内存读取数据速度比硬盘快很多,电脑加载完软件或游戏应用程序之后,运行速度明显加快很多,用户使用电脑过程中可能深有体会。因此,内存对于电脑性能和运行稳定有直接影响。

二是内存组成。内存主要由PCB电路板、SPD芯片和内存颗粒组成。内存产品质量取决于厂商技术研发实力、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等等,同一厂商生产的内存颗粒质量,因迭代和市场定位有所差异。

三是挑选内存。内存和CPU之间联系十分密切,它的容量大小取决于CPU性能。一般来说,CPU性能越好,对内存容量需求越大。CPU性能没有那么好的话,内存容量大,更容易出现性能浪费。

电脑常用环境分析:

1.办公电脑:至少8GB内存。

2.轻微网游和专业软件:至少16GB内存。

3.游戏工作室和专业工作室:至少32GB内存。

4.工作站和服务器电脑:至少64GB内存。

四是内存通道。关于单通道和双通道的理解:假设电脑只有一根16G内存条,你打开一个程序时,数据只流向这个内存,再被CPU读取再返回;如果电脑有两根8G内存条组建双通道,这个程序的数据将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内存里,CPU同时从两根内存条获取数据,速度将会翻倍。

组建双通道内存注意四点:使用相同容量内存;使用相同规格的内存;使用相同频率参数;内存条容量不可超过主板支持最大容量。

两根内存条插在12、34相邻通道,仅能利用单条串联通路,将数据和缓存提交到CPU;当内存插入13或24时,则能将两条不同的内存通路形成并联,让数据通过两条不同通路进行传输和运转,便在理论上实现性能翻倍。

实际效果测试中,同样规格内存,无论插入13或24,几乎没有太大差别,绝对值比对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双通道内存,从性能维度可随意选择13或24通道。

组装电脑如何挑选电源

组装电脑如何挑选电源,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尺寸丶功率丶用料、认证丶模组等要素。

一是尺寸。电源尺寸必须适合机箱大小,目前主流电源尺寸分为ATX,SFX,1U等规格。ATX是目前最常见电源规格,尺寸通常为150*140*84mm左右;SFX尺寸通常为124*100*65mm左右,适用于内部空间较为紧凑的ITX机型;1U尺寸更小,整体扁平,应用场景不常见,部分服务器上才能看到它的身影。

二是功率。电源需要考虑整机功耗大小。通常情况下,CPU处理器功耗加上显卡功耗之和乘以二,基本能确定电源额定功率大小。选购电源尽量要多出一些冗余,由于整机开机瞬间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启动电流,电源额定功率太小,主机则可能会出现电路故障。

三是用料/认证。全日系电容素质好,价格也奇贵。大家尽量选购品牌产品;电源标注80plus认证,有钛金、白金、金牌、银牌、铜牌、白牌等,牌子越好,电源转换效率就越高。认证只说明电源省不省电,和质量关系不大。

四是模组。全模组电源支持所有线材都可两头拔插,更方便整理机箱内部空间;半模组电源会把必须要用到的24pin主板供电,处理器供电等做成不可拔插的集成设计,半模组相较全模组而言,有后期更换定制线材需求者不太友好。非模组电源除电饭锅线之外,其余线材全部集成。大家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组装电脑如何选择主板

众所周知,组装电脑需要很多配件。除了CPU、显卡这两个比较重要的核心元件外,电脑还有一个重要硬件伙伴——主板。

如果把一台主机比作人体,CPU是大脑(思考),显卡则为双手(制作),主板便是躯干或者骨骼,它有效连接了各个重要硬件。CPU、显卡,内存、固态硬盘、网卡声卡等都需要装置在主板上。由于主板的特殊连接性,这也让它在某些时候需要跟一些配件同步更新。比如DDR3内存无法装在支持DDR4内存的主板。

选购主板时,首先需确定好CPU型号,AMD与英特尔CPU都是对应不同的主板针口。主板会随着CPU更新换代而升级芯片,有些主板可以跨代适配,有些主板则不行。

根据主板大小分类,主板版型大致有4种:ITX、M-ATX、ATX和E-ATX。ITX最小,E-ATX最大。主流用户一般选择MATX和ATX类型。ATX扩展能力相对较好,PCIE接口更多;MATX主板性价比更适中,适用于没太多需求的买家;ITX主板一般都是小机箱爱好者的选择;E-ATX则多用在服务器。

ATX和MATX这两种主流类型的主板差距主要在哪里?主板越大,主板空间就越多,装载元器件也随之增加。相同型号通常会有ATX和MATX两种方案供用户选择。

ATX版型优势在扩容性,主流ATX主板都拥有多个PCIE接口,能够满足显卡、声卡、网卡安装,M.2接口也相对较多。一般来说,ATX主板都有2个或者2个以上M.2扩容。对于M.2固态硬盘需求相对较多的用户和扩展硬件需求相对较大的用户,选择ATX主板绝对没问题;MATX主板缩小了体积,制作成本较低,价格相对更接地气,其对于装机预算“紧缺”的小伙伴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扩容性没ATX丰富,但也足够日常需求了。

在京东和淘宝搜索自己想要的CPU型号,许多商家都会为你提供预设的板U套装,价格要比单买来的实惠,小伙伴们可根据自己实际应用选择购买,对于不想过多折腾的买主,笔者推荐大家打包购买板U。

如何看懂CPU各项性能参数

CPU作为电子计算机核心配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选购电脑时,如何看懂CPU各项性能参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频。CPU内核工作时钟频率,也可以理解为“核心速度”。 CPU中央处理器处理数据的能力取决于主频高低。主频越高,CPU运算速度越快,每秒处理的数据就越多,性能也就越强大。主频一般以兆赫为单位,买家挑选CPU时应注意商家宣传“至高”等形容用语,重点关注主频定额兆赫。

二是物理核心数。CPU上面只有1个CPU核心叫做单核,有2个CPU核心叫做双核。常见CPU核数有双核、四核、六核、八核、十二核等。电脑内核频率、缓存大小等条件相同,CPU内核数量越多,CPU整体性能越强。

三是线程数。线程是程序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单个程序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完成不同的工作称为多线程。通俗而言,一颗CPU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享一颗CPU资源,通过超线程技术提高核心利用率,故四核心八线程CPU不一定比六核心六线程差。

四是架构。架构是决定CPU性能最重要因素,CPU性能除了看核心和主频,我们也不能抛开架构。目前市面上CPU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intel、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CISC)CPU;另一个是以IBM、ARM为首的精简指令集(RISC)CPU。常见电脑一般都采用CISC,他们在高性能的同时,功耗比使用RISC移动设备更高。

五是制程。制程是CPU上所形成的互补氧化物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的晶体管栅极的宽度,它也被称为栅长,以纳米为单位。一般来说,制程越先进,数值越小。(网络资料汇编)

1 2